简介

刀与剑与骑士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云烟(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海城堡是一座英雄的丰碑,它本就是是为了抵抗韦根人不断的南下侵略所建立的一座城市。选举得出的国王要将自己和家人全部质在此城之中,如遇战事则致死不得逃离半步,如果这样的文化都是弱小的,应当被淘汰的,他真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配活在这世上。

时间分秒的过去,太阳从偏西的位置一步步的沉入海底。

从海城堡高高的城墙上望去,它就好像是被那无边的沼泽吞噬了一般,叫人再看不清身影。

旧时代中,每天的此时便是卫士们最忙碌紧张的时刻。狡猾的韦根人在黑暗中有比大普鲁斯人更好的视力,每次黑暗来临之时,便有可能会有成堆成堆的韦根人从沼泽中一下子冒出来。

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想要绕过海城堡,去劫掠城堡附近富饶而缺乏保护的乡村,但在有些时候,他们也会发动对海城堡的突袭战争。

尽管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不得而知,但每个被他们残酷杀害的战士,总会被他们趁着黑暗割掉脑袋,等到第二天拂晓时分,也许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和你昨夜一同御敌的伙伴,此刻已将变成了一具无头的尸体。

也许刀还在手里握着,全身的衣服也都穿的整整齐齐,但唯独脖子以上的部分消失的无影无踪。脖颈上粗糙的伤痕来看,他必然在生前和死后都遭遇了极大的痛苦。

好在几百年的时光过去,曾经被猎杀的对象现如今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大普鲁斯人在生产器具、建设领地方面都要比韦根人更老道,就连他们的领袖也比韦根人的首脑更加团结。

在帝国建立之后,田森国王在无后顾之忧。他率领着北海王国的大军对沼泽发起了一场猛烈的反攻,连续击败了十几个部落的酋长,并且最终将这些原本聚集在海城堡边缘的那些有实力的部落赶往了整个沼泽的各处。

这使得他们彼此之间断了联系,十几年的时间内再没能一并商讨过军政大事,更不要提联手入侵北地的坚城了。

当然,组织一支能摧毁宿敌的大军自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那场暗无天日的大会战中,不仅仅是韦根人被斩断了脊梁,就连大普鲁斯人也同样伤亡惨重。

仅仅是直接战死在前线的公爵就高达四位,更不要提次下的伯爵、男爵以及一系列的贵族。

也许田森当年最初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是打算扩张一番北海王国的疆域,但他到底还是低估了韦根人的数量,以至于仅仅打了三四场会战,便不得已停止了战争计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灰衣修士辞去了首相的职位,要求田森国王执行自己的诺言。

田森推脱不得,一头扎进了南方,并且自此之后在未有回到海城堡,更不要提再次征讨北地的事情。

也就是因此,北海的领主们对田森国王,乃至帝国都欠他们一份血汗,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期待着,有能讨债的那一天。

为此,他们选举了一个真正的“北地”国王。那是因为真正的北海贵族们的都知道,在所有的国王候选人之中,奥洛夫是最具“北地”风味的君主。

野蛮、自负而又冷漠,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不是一个好的君主,但至少是一个不会跟帝国妥协的人,而这,就是北地的贵族们所需要的人选。

但他们终究还是没能看清楚帝国内部的局势。自从帝国建立以来,以阿巴斯奇亚的宫殿山为中心,以萨丁教的传播作为支点,帝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支柱,普鲁斯人的统一才是大势所趋,以北海王国之力,并没有扭转这一切的能力,反而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但要说北地的贵族都是些自不量力之人,那倒也不全对。

北海王国所经历过的最悲哀的历程,莫过与其本身自我崛起的时间和帝国恰巧在同一时间线上,而这时大多数人都没有看清的。不过这也难怪,这年代的大普鲁斯本就没什么系统的“外交概念”,更不要说什么对国际局势的把控了。

一句寓言说的清楚:

“农夫盯着自己的脚下的土地,领主盯着自己城堡之下的农夫,而国王则是盯着那些自己亲手分封的领主。”

田森国王曾经是个少有的明白人,他本身深切的感受到了北海王国内部的变化,但同时更感受的到帝都中心的那种强大的向心力和统治力量。

为了给北海王国留下发展成熟的空间,他精心的为继任者研究出了正整一套完善的规避方案,如果他的继任者是个能通情达理,多少有些忍耐心的君主都会明白,这是一封情真意切的提案,但唯独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封提案却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反而是做为“投降派”的劝降书,被撕了干净。

拒绝这些建议的代价是沉重的,他除了使北海王国在分崩离析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之外,甚至还最终将他带到了毁灭的终点。

如同碎片一般的回忆,往事在哈鲁的脑海中反复的回荡,在扪心自问之下,他最终给出了一个叫斯沃德觉得满意的答复:

“王座的卫队本就只忠于王位,而北海王国既然是帝国的一部分,国王当然不能忤逆皇帝的命令。前有‘伪王’奥洛夫抗命不尊,滥杀信使,王座卫队便不再应该向他继续效忠,而是应当遵从皇帝陛下的指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刀与剑与骑士团请大家收藏:(m.twxs8.org)刀与剑与骑士团推文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