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战国之天下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周朝吃什么 穿的是什么(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并且下大夫以上的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必须以绸缎为主,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须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红、黄等正色,再用画笔添绘辅以绣织。”

“我告诉你,这男人服饰更为讲究,冕服,为礼仪服饰中最专贵的一种,给天子诸王穿着,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王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下来是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这一点兄弟你记住,千万不可错了,以后你也是太子太傅,位列三公,这以后祭祀之时你不去便罢,去了可不敢穿着随意。挨揍了我可管不了。”

“下来就是玄端服制,为天子的常服,诸侯王及众臣的朝服。”

“最后是深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一般腰间系带,头戴方巾便可,这倒是没啥讲究,从天子到儒生,文士都可穿戴,算是便装把。”

“下来就是女人的穿戴了,大概有七种形制。首先是禕衣,王后穿戴,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算是王后及其正式的场合的穿戴。”

“其次是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一般为青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下来是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候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最后是纯衣,为宗室贵族之女的嫁衣。”

“我草,这也太复杂了把。我现在简直无法形容我的心情,你说这些东西怎么弄的这样的复杂?”

“兄弟,我这还不是祭礼大臣,只知道皮毛而已,若是你还想知道更多,改天让惠施给你说说倒是更好。”

“算了,我还是就知道这一点就行了,别穿错衣服就成。”

雷云心里暗想,这要是以后自己做出裤衩,背心,人字拖,穿着上街会发生什么?

实际上他真的想的太简单了。要知道,商周时期的服饰,主要是束发为髻、头戴冠冕或头巾,上衣下裳、腰间束带,这奠定了华夏民族服饰的基本形制。

基本上这种服装形制,一直到明代都在沿用,变化非常的细微。也就是说,咱们平常说的汉服,其实也可以称为商,周,唐服等等,就是说适用于除清朝以外的任何一个朝代。

夏商周的服装发展已经上升到治国的高度,尤以周代为最。周代服装制度对后世具有示范性作用。夏商周时期,帝王举行祭礼时都穿冕服。

这种象征统治者权力秩序的冕服制度,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之一,使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达到垂衣裳而治天下、天下太平的目的。周代的冕服制度渐趋完善成熟,并把冕服制度纳入了礼治范围。

周代服装的生产与管理也做到了定编制、定职责、定款式、定标准。从《诗经》、《论语》等古籍可知,周朝专门设有司服一职,即掌管服装制度的实施与安排帝王贵族的穿着。

据《周礼》记载,西周初期,统治者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吏对纺织手工业者进行管理。在天官下设有典妇纺、缝人、典丝、染人等职,在地官下设有掌葛、掌染草等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重要的变革时期,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相对之前,得到了大发展,纺织生产也有极大的进步,发展服装纺织业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民、发展经济的重要国策。

《墨子·公孟》中有记载: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虽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各不相同的服饰形制,但将服饰与治国相关联,诸国对服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冕服也称冠服或章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主要由冕冠、上衣、下裳、舄也就是鞋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构成。冕服在冕服制度中属于最高等级,先秦时期冕服是天子、诸侯、大夫上朝或参加重大活动时穿的礼服,从首服到衣裳佩饰,都根据活动内容和官职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规定,不得僭越。

冕服制度是指进入阶级社会后,用衣冠服饰区别人们贵贱等级身份的服装制度。通过对历史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的分析可得出结论:中国的冕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代,后经过商代,到了西周时期已经发展成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m.twxs8.org)战国之天下纵横推文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