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战国之天下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 海带大用途 殿前骂大儒(4/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但是我今日一见他的这些徒子徒孙,好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怎么看着这应该是学习了什么假儒学吧?怎么感觉面目狰狞,举止粗鲁,毫无仪态。这完全不是草民知道的儒学。这肯定是哪里出错了吧?”

“说到这,我想起一首诗来,不知王上有没有兴趣听听?”

“噢?是何诗词,先生快快说来。”

此时不仅是魏惠王明白了雷云的意思,全大殿的人都明白了雷云说的意思,逐渐都露出了微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好。。。。。兄弟,这诗说的太好了。”

“你。。。。。”

还没等魏惠王开口,田子方已经须发皆张,指着雷云一脸怒色,正要开口。

“你什么你,你儒学祖师的棺材盖子已经压不住了都,我看你这把年纪,想必是儒学的学问学了不少,不过你这学问倒是学到了那里去了?”

“你儒学以礼、仁、信、义为立世之本。待人以礼,与人以德。你给我说说,你的礼在哪里?你的德在何处?所谓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这可是你家祖师亲口说的,你这一进门便是我的冶炼锻造那是小道,是奇巧淫技。这样说也就算了,还要把我逐出大梁。”

“那么我就要问问了,你这到底算你家祖师说的小人同而不和呐,还是君子和而不同呐?”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家祖师的学问如此之高,为何传到了他的徒子徒孙手里怎么就如此的行事龌龊,卑劣不堪。这真是辱没了儒学盛名,实在令人不耻。您老就真不怕你儒家祖师从棺材里跳出来揍你们这些儒学的不孝之徒?”

想想也差不多了,雷云不敢在撒泼骂街了,真给这老爷子气出个好歹来,还真的就是挺麻烦的。

“你你你,黄口小儿,真是气煞我也。。。。。。。。”

此时这老头也是急了,浑身上下直哆嗦,他完全没想到雷云能用儒家的这些东西来说他,此时他完全找不到能反击的办法。没错,雷云说的都没毛病,捧着儒学,踩了他田子方。也可以说,用他儒学老祖的话教训了他,这就让他无从辩驳了。

“雷先生慢言,慢言。。。。田夫子老迈,是言辞过激了些。雷先生年少气盛,也当慢言忍让一下。其实先生刚才之言,也是深得儒家精髓,可谓与田夫子系出一门。自当存仁心而谦让一下,田夫子不过说了几句气话,做不的数。都坐,都坐,消消气,有事慢言。咱们慢慢说。”

哎呦,这惠施果真是和慢性子,历史记载这货学问很大,并且是墨家理论的主要对手之一,但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之一。只是其理论都遗失了没有流传下来。

但是惠施严格说并不是哲学向科学分支出来的自然科学。他走向了另一个学科,那就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而惠施和邓析、公孙龙一样,是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也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

惠施一生研究的大致上是十个命题,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辩证的因素。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所谓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而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这和后期墨家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的认知几乎一样。

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

在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他把事物的异同看作相对的,但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里包含有辩证的因素。

这个理论其实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科学理论了,但是惠施仅仅是依靠逻辑推理和想象来获得的,这不能不说时很伟大的一件事情。

从后世的科学基础上,组成万物的基本是氢元素。而氢元素的组成是基本粒子,要知道在战国这个时代,能依靠缜密的逻辑推理就做到这样的状态,那确实想到的了不起了。

惠施有些命题是和后期墨家争论的结果。后期墨家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常识,对物体的外表形式及其测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义。

《墨子·经上》曾说:厚,有所大。认为有厚才能有体积,才能有物体的大。

而惠施反驳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认为物质粒子小一不累积成厚度,就没有体积,但是物质粒子所构成平面的面积,是可以无限大的。

后期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

而惠施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就是说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的地方。后期墨家认为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的终点是同长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m.twxs8.org)战国之天下纵横推文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