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战国之天下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大梁两大害 惊现乌兹钢(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先坐,先坐,有话坐下说,太子和公子赶路多日,想是辛苦,坐下喝杯茶,解解渴,提提神,咱们坐下慢慢聊。”

雷云一边招呼二人坐下,一边心里暗自思量,这个太子嗣,应该就是魏嗣。魏国下一任魏王,魏襄王吧。这看来不管怎么说,从这个香水上就能看出来,还是个孝顺孩子,就是有点娇生惯养而已,平时做事纨绔浮夸,不过本质应该不坏,有孝心的孩子还能坏的那里去?

其实这话没错,魏惠王挂了以后,魏襄王即将即位但还是太子,要下葬自己的父亲,此时突然天将大雪,惊世罕见的大雪,雪大到什么程度呢?积雪深得几乎埋住了牛的眼睛。想想,这牛就算是一头牛犊牛,那也得有几十公分左右吧。

这货却不是这么想的,这货是个二愣子啊,他偏要在这么大的雪里面,为自己的父王下葬。大臣们都来劝,说如此大雪实属罕见,这干啥都不方便了,不行就一切从简把。

这货就坚决不行。为人子,而已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这位愣头青就一个劲儿地闹混说:我要给我爹送葬,我要给我爹送葬,谁也别拦着我。谁劝都不给面子,一概不听,誰敢说我就弄死他。

这时候群臣就不敢再说了,说不好这事毕竟是儿子下葬老子,你把人家惹急了,给你砍了就划不来了。于是就叫来了公孙衍,让他出主意说咋办?

公孙衍一看,我草,你们他摸得不敢说就让我说,你们以为我就敢说是吧?当我的头是铁做的是吧?于是耍滑头叫来了惠施,公孙衍那是个老油条,不可能惹这个事情。

但是惠施是老实人啊,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之一,主要是惠施是看着魏襄王长大的,也是他的老师之一。

于是就驾着官配豪车就来见太子也就是魏襄王了,见了他就说:请问,举行葬礼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吗?太子一听,这位惠公过来,似乎是帮自己说话的。日期一定下来不就意味着一定得下葬吗,这还不是站在自己这边。于是太子就说了,已经定下来了。

惠施接着说,我听说从前周文王的老爹季历,埋葬于终南山脚下,后来有山水浸塌了他的坟墓,露出了棺木的前脸。周文王知道了,就来说,老爹,你一定是想回来看看您的臣下和百姓吧,所以才把您的棺木露出来了吧。

于是周文王就把自己老爹的棺木挖出来了,搭起了灵棚,让自己的百姓来瞻仰遗容,三天以后才再次下葬。这是什么,这就是周文王的义呀。

而现在呢,我们魏国大雪下得几乎埋住了牛的眼睛,走路都困难,这个一定是先王想稍作停留,恋恋不舍,再看一眼他的国家和百姓,才使得雪下得如此之大,难道您就不想学当年的文王,另选吉日,推迟葬期,这才是和文王一样的大义。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还不改日安葬,想来,是把效法文王当作耻辱了吧,这估计也不是先王所愿意看见的吧。

经过惠施这样的小套路,一套一套的,魏襄王听了,一愣,一边是大义,一边是让自己的老爸死不瞑目,这还能选吗?那根本就是没得选择吗,于是只能说:惠公,你看你看,你说得太好了,正好说中我的心事,我想的和你完全一样,完全一样,那我就谨奉命延缓安葬,再择吉日吧。

魏襄王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纨绔子弟加愤青,整天吐槽成平常事,吊儿郎当很正常,话说这魏惠王一死,很多人就有想法了。

首先最有想法的就是孟子,好不容易周游列国找到了一个能听自己意见的大国国君了,找到靠山了,施展抱负,没想到魏惠王还没开始实施自己所说的仁政,就挂了。

孟子讨不到任何好处,气得实在没办法。更要命的是魏惠王死了,他的儿子魏襄王即位,似乎也没有用他的意思。这个家伙是个纨绔子弟,还特矫情,孟子形容这个人是,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

意思是说,君主应该要么有威严,要么平易近人但也要有上位者的气质,可是这位爷好像是个土包子,穿上龙袍不像太子的,一眼瞧过去,就不是一个正经当君王的人,所以说他望之不似人君。

这样的望之不似人形的国君。确实让孟子很失望,无可奈何地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去了齐国去找机会去了,临走还气急败坏地甩下了这一句话,说:襄王就像个山大王,根本不可与之言。不过,孟子根本不去反思一下,他说的话有多大的说服力。又能给当时的魏国多大帮助?”

而此时,这个穿上龙袍不像太子的出处,就在雷云面前,原版真人秀。

“雷公子客气了,嘶。。。。。。雷公子,这是何物,为何。。。为何如此清楚的映出人像?”

程序性死机,惊呆,混乱,大概时间持续了两盏茶的时间,廖姜,郑姬不断的撇嘴,看着呆若木鸡的两个人。

“嗨嗨。。。两位醒醒,茶凉了。”

“雷公子,白公子,此乃何等异宝,为何如此清洗的映照人像,毫发皆现,”

雷云心说这不是废话吗?银镜是用硝酸银做镀膜,不易氧化,不易生锈。普通镜子可以用硝酸汞或硫酸汞替代硝酸银,成本低,但汞的稳定性不如银的好,易氧化而生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m.twxs8.org)战国之天下纵横推文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