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平凡的清穿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九十三、离粤(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佟氏向素云递了个眼色,素云会意,出去把人都赶跑了。

佟氏打量了跪在地上的阿鑫几眼,觉得小伙子虽然说不上清秀,但五官倒还端正,瞧着也是老实人的样子,听阿银介绍弟弟的性情,已有几分肯了。

阿银察觉到她的脸色松动,一阵心喜,忙道:“我们也知道现在不应该说这种话,可大人和太太就要走了,我不忍心看到他们两个分开。他们年纪也都不小了,如果能定下来就最好了。太太放心,我们家一定会好好对春杏,绝不会亏待她的。如果这小子以后敢欺负老婆,我就先打断了他的腿!”

淑宁在旁边听得有些想笑,忍住了,转头去看母亲怎么说。佟氏微微露出笑意,道:“这样说就过分了,我还是信得过你的。只是现在办喜事就太仓促了,也不合适,要我们把春杏一个人留下来,又怕她会委屈,这事儿可怎么办呢?”

阿银笑道:“太太放心,只要您答应,我马上就帮春杏赎身,然后送她到我死鬼老公家里去,让我老爷奶奶认她作干女儿,过些日子就办喜事,这样以后春杏在这里也有娘家人撑腰了。”

佟氏有些满意地点点头,叫人唤春杏来,问她可愿意嫁给阿鑫。春杏羞红了脸,扭扭捏捏地半天不肯开口,到最后被催得急了,才蚊子声般地小小“嗯”了一声,喜得那阿鑫当场就傻笑起来。

阿银当即就付了赎身银子,但佟氏转眼又把银子还回去当作春杏的嫁妆,还另外赏了十两银子四匹布。其他丫环媳妇子们,几乎都与春杏交好,每人都或多或少地送些绣活首饰什么的贺她。最后淑宁拉着春杏回房,私人又送了她几个荷包和两块玉佩,又嘱咐了好些话。

当晚春杏还是在知府后衙过夜,第二天一早,阿银姐弟亲自赶了车来接人。春杏看着自己的卖身契被烧成灰烬,哭着向旧主人家磕了头,就一步三回头地去了。

淑宁心中其实非常不舍,不过当事人的幸福比较重要。在松花江边长大的春杏,既老实又能干,却自幼被卖给别人当奴婢。本以为将来只能配个小子的,不料在南国广东,居然让她遇上终身相守的良人,从此不用再被人呼来喝去,能当个普通百姓了,老天爷也不算太亏待了她吧。

======================我是两日后的分割线=======================

他们家行李算不上多,本就是在外做官,又刚搬家不到一年,装东西的箱子都是现成的。收到的礼物,除了留够自家用的,大多数都托霍买办转卖,换成银票收起来,加上这几年陆陆续续送了些东西回京,只剩下了二三十个大箱子。

他们这一次回去,要尽快赶路,带着那么多东西太碍事了,佟氏就把其中十几箱沉重又不急用的花瓶摆件和绸缎等物,都交给霍买办,让他帮忙运回京去。到了最后,全家的行李加起来,只比当初来时多了五六车,虽然多了行李,人口却比来时少了。

张保与佟氏等一家人,带着长福父子、周四林一家和平日用惯的几个丫环仆妇坐两艘中等大小的船先行出发,苏先生一家和长贵夫妇则带着其他几房仆役另坐一艘大船,押着笨重行李慢慢赶路。

这时候,雨季已经开始了,不过张保事先请教过熟知天象的老人,知道接下来的三四天都不会遇上大风雨,才决定按原计划上路。

他们走的那天,有许多百姓冒着雨到码头来送别,张保跟来送他的苏通判去见领头的老人,听他说着什么话。淑宁跟端宁打着伞站在船边等,因佟氏叫人唤他们上船,正要转身,却在人群中看到崇思崇礼和真珍的身影。淑宁拉了拉哥哥的衣角,和他一起迎了上去。

男孩子与女孩子各自说完送别的话,崇思拿出一个藤编的扁箱子,道:“这是我们兄妹三个送你们的,你们留着当个念想吧,别忘了从前一块儿出去玩的情形。”

端宁接过来,觉得有些重,看看朋友,便把伞丢给妹妹,打开了箱子,却是一付新烧的瓷画炕屏。崇礼道:“上头的画是我妹妹亲手画了,我再拿去叫人烧的,你们瞧着,像不像我们几个?”

淑宁看了看,果然很像。那彩色瓷画就像是行乐图似的,画了四个少男少女在一条清溪边席地而坐,四周草木青青,古树高耸,远处隐隐有几道山墙,看着有几分像他们曾去过的南园。离他们不远处,有几个护卫长随丫环模样的人,甚至还能认出其中一个是真珍的丫环九儿。画的笔触虽有些稚嫩,倒也清新可爱。

瓷屏的空白处,写有一首五言律诗:池草不成梦,春眠听雨声。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花径红应满,溪桥绿渐平。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注)

端宁眨了眨眼睛,直直地望向真珍。真珍咬咬唇,道:“我知道端宁哥哥有会画的朋友,我这手画技,实在羞于见人,但好歹是我一片心意。至于这诗么,我们没有诗家雅气,只好借用临清先生的诗了,端宁哥哥……淑宁妹妹,希望你们别嫌弃。”

端宁微微笑了,道:“怎么会呢?画得很好,看着就像是回到去南园玩的那天似的。多谢你了。”他顿了顿,又道:“我们很喜欢,希望以后会有再聚的那天。”

淑宁拉过真珍的手,看着她笑。

崇礼拍拍端宁的肩膀,说道:“好兄弟,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到时候再比箭法,我绝不会再输给你。”然后又转头对淑宁说:“淑宁妹子,下回再见,咱们再下几盘跳棋如何?”淑宁笑着点头。

船要出发了,淑宁兄妹再次向朋友们告别,便拿着藤箱上了船。看着岸上的人离得越来越远,淑宁一边挥着手,一边鼻子发酸。

“哥哥。”她问,“我们会再见面的,是不是?”

端宁笑着摸摸她的头,道:“一定会的。”

注:《听雨》,作者赵介,元末明初广州南园诗社的著名诗人,人称“临清先生”。

喜欢平凡的清穿日子请大家收藏:(m.twxs8.org)平凡的清穿日子推文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