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聊斋]兰若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安禅制毒龙(五)(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水蝎部前, 无数邪灵和魔怪尖叫着扑向水蝎部的战士和巫师, 这些邪灵魔怪形状各异, 无一不狰狞可怖。邪灵和魔怪本身也只是正常的妖灵妖怪, 但是受邪气和魔意感染之后变得无比凶恶可怖。

妖灵和妖怪本身并无灵智, 只有灵性, 生了灵智之后, 灵性从天地间脱离出来,有了一个“我”,懂得了思考。这就是妖了。但是魔化后的邪灵和魔怪却只保持了妖的异力, 却将灵智压制,又让本能侵占了躯壳,甚至侵蚀了灵性。

这就是违背了进化的目的和本能, 把创造降格成了破坏。

也正是因为破坏主宰了妖灵魔怪, 这些本身温驯的妖灵和妖怪变得难以对付。

水蝎部豢养了无数蛊虫和猛兽,这些蛊虫猛兽和邪灵魔怪混战在一起, 强大的武士和巫师也冲向了邪灵。

红衣人指挥者邪灵魔怪作战, 但是没有灵智的邪灵魔怪并不足以抵挡水蝎部的武士和巫师, 红衣人也不得不参与战圈。

大祭司和国祭司出手了。大祭司脚下的泥土裂开, 巨大的蝎子钻出地面, 抖落身上的泥土,把大祭司和国祭司驮在背上, 朝红衣人扑去。

拦路的邪灵和魔怪被蝎子巨大的螯钳和锋利的足刺穿,偶有漏网之鱼也绝对逃不过蝎尾刺。

蝎子横冲直撞, 所向披靡。大祭司和国祭司坐在蝎子背上, 毒龙国的特色的巫术、法术朝周围的红衣人倾泻而去。

国祭司手上捧着一个黄皮葫芦,葫芦嘴被揭开,黑烟从葫芦中冲出,盘旋在国祭司的头顶。

国祭司将目标对准一个红衣人,口中念念有词,黑烟立刻从他头顶扑出,将一个红衣人裹在其中。黑烟一击即收,露出红衣人的尸体。只一瞬间,红衣人的面门上便是一团血肉模糊,让人看不出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祭司和国祭司一出手,胜利的天平就向水蝎部倾斜。但红衣人并非没有强者,立刻有了应对之法。火焰如同花朵盛开,花团锦簇,将一个红衣人护在其中。这个红衣人显然是强者,他的衣袍上绣着四朵莲花,而剩下的红衣人多是一朵两朵。数十个红衣人当中,只有三个红衣人有三朵红莲纹绣,而四朵红莲纹绣就只有此人。

这个四莲纹绣的红衣人一出手就是一团火光,火中三只火精尖牙利爪带着火焰朝蝎子扑了过来。国祭司一摇葫芦,黑烟猛地卷向火精,烟气中立刻传来金铁交鸣之声,显然这黑烟中藏着一只灵物,正和火精斗得难分难解。

四莲纹绣的红衣人张口吐出三根细长的碧针,叫道:“速来助我。”

三个三莲红衣人立刻冲上来将蝎子和两位祭司拦住,四莲红衣人咬破指尖,用血在碧针上书写灵符。

燕赤霞俯身在邪灵中行走,剑气如同蛇一样缠上身边的邪灵,将其绞碎,但是他的目光却一直盯着那四人,等到四莲纹绣的红衣人吐出三根碧针,燕赤霞眉头一皱,道:“在这里还能见到阴磷针,这等邪门法器还有人在炼吗?”

但是转念一想,练这一身邪火之法,已经是够邪门的了,用出阴磷针也完全不奇怪。阴磷针乃是将将死之人的魂魄禁锢在尸体上,日日用邪咒祭炼,待得尸身腐烂、魂魄被怨气纠缠,再取磷石收魂纳魄,三根阴磷针,不算损耗,少说也要三百人才能炼成。

而磷石质轻,阴磷针只有一击之力便会损毁,但一旦被击中 ,便是燕赤霞自己也不敢说能活下来。

“原来是他们。”燕赤霞终于想起来自己似乎听说过这伙人。

等不得。

燕赤霞悄然朝四莲纹绣的红衣人靠近。

四莲纹绣的红衣人专心刻画符篆,阴磷针乃是一次性法器,这三根阴磷针绘上特定的符篆便可威力倍增,绝不可能留下活口。

红衣人心道:“区区水蝎部,就要损毁我三枚阴磷针,好在相助少主杀了水蝎神之后,必能获得不少奖赏,也能弥补损失。”

他这样想着,却不妨脖子一凉,便看到了一双脚——他自己的脚。

燕赤霞一口法力喷出,将这三枚阴磷针裹住,小心收入玉盒。一脚将面前的头颅踢开,燕赤霞道:“红莲……请问这是白莲教红莲堂办事吗?”

槐序并不隐瞒自己与白莲教的过节,然而实际上,白莲教和天下正道从来不对路。白莲教和一般的邪魔歪道又有不同,一般的魔道传承久远,就如同阴阳两面,代表着天地间的阴面。虽说如此,魔道传承却也很少干涉人间事。

正道魔道都是修行人,修行人的目的多是求取长生,只是因为手段不同,所以被斥之为魔。

这并不是一伙疯子。

而白莲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天下搅风搅雨,把天道和人道混在一块。白莲教的道法十分驳杂,混合了天道和人道,以及代表着天道和人道的各路道统。

白莲教的想法,从来都是做众生主宰,再借由众生愿力,成就仙神至尊。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可以,白莲教也不介意把天庭的那位大至尊推下帝位,自己上去做一做。

道不同不相为谋,理念不同又涉及到利益相争,正阳宫作为天子御封的道门,自然和白莲教积怨不小。

至于魔道,因为被打压得厉害,又没什么气节,倒是并不介意和白莲教联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聊斋]兰若寺请大家收藏:(m.twxs8.org)[聊斋]兰若寺推文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